以上内容为本站据公开信息整理,由智能算法生成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
胡欣红
大熊猫是世界人民的顶流“团宠”。在日前召开的2024全球熊猫伙伴大会上,我国大熊猫保护“成绩单”令世界瞩目——野外种群数量从上世纪80年代的约1100只增长到约1900只,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大熊猫从“濒危”等级下调为“易危”;全球大熊猫圈养种群数量达757只,种群结构持续向好。大熊猫保护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绩单,中国式保护可谓功不可没。
为了保护大熊猫,我国早在1958年就设立了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。之后围绕如何保护大熊猫,持之以恒地做了大量工作,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取得巨大进展。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,截至2013年年底,全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达1864只,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375只,野生大熊猫栖息地面积为258万公顷,潜在栖息地91万公顷,有大熊猫分布和栖息地分布的保护区数量增加到67处。
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制定的《IUCN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和标准》,根据数目下降速度、物种总数、地理分布、群族分散程度等准则分类,将物种分类为9个级别:灭绝、野外灭绝、极危、濒危、易危、近危、无危、数据缺乏和未评估。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达到约1900只,超过濒危上限250只,也突破了易危上限1000只。因此,早在2016年,IUCN就宣布将大熊猫受威胁程度从濒危降为易危。
展开剩余52%不仅是大熊猫,近年来我国通过栖息地保护、人工繁育培植、放归或回归自然等多种措施,加强濒危物种保护研究和国际合作,东北虎、海南长臂猿等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实现稳步增长。近年来,一些野生动物频频“出山”,一些国家保护动物甚至屡屡出现在繁华的大都市,这些都充分证明了生态环境的整体向好。此次大会期间,不少国际友人纷纷为我国大熊猫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点赞。
大熊猫受威胁程度降级了,但野生大熊猫的保护仍然面临不少挑战,生态文明建设要继续发力。此前,国家林业局的调查表明,由于自然隔离和人为干扰等因素影响,大熊猫野外种群被分割成33个局域种群,个体数量小于30只、具有灭绝风险的种群有22个,其中个体数量小于10只、具有高度灭绝风险的局域种群有18个。稍有松懈,极易反弹。
大熊猫保护并非孤岛,离不开生态环境的整体保护。从全球来看,人类和自然仍然面临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变化的挑战,面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全球性挑战,各国是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,亟待全世界共同发力。为此,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呼吁要“激发全社会生物多样性保护积极性,加快推进人人有责、人人尽责、人人享有的生物多样性治理进程”。
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,中国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,我们不仅要坚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家战略,还要为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中国智慧,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合作,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证券配资网,守护好美丽地球。
发布于:北京市